在我國,專利的含義有兩種:
2、知識產權中的三重意思,比較容易混淆。
那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這里,專利前兩個意思雖然意義不同,但都是無形的,第三個意思才是指有形的物質。"專利"這個詞語可以僅僅指其中一個意思,或者包含兩個以上的意思,具體情況必須聯系上下文來看。對"專利"這一概念,生活中人們一般籠統地認為:它是由專利機構依據發明申請所頒發的一種文件,由這種文件敘述發明的內容,并且產生一種法律狀態,即該獲得專利的發明在一般情況下只有得到專利所有人的許可才能利用(包括制造、使用、銷售和進口等)。
由于專利涉及到赤裸裸的利益,世界各國專利相關的知識、法律和規定相當地多而且細致甚至于各不相同,要了解各個細節可通過查詢相關具體法律、條文或者國際條約,另外請見參考資料。
值得注意的是,專利的兩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獨占"與"公開",以"公開"換取"獨占"是專利制度最基本的核心,這分別代表了權利與義務的兩面。"獨占"是指法律授予技術發明人在一段時間內享有排他性的獨占權利;"公開"是指技術發明人作為對法律授予其獨占權的回報而將其技術公之于眾,使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正常渠道獲得有關專利信息。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的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全世界每年90%-95%的發明創造成果都可以在專利文獻中查到,其中約有70%的發明成果從未在其他非專利文獻上發表過,科研工作中經常查閱專利文獻,不僅可以提高科研項目的研究起點和水平,而且還可以節約60%左右的研究時間和40%左右的研究經費。
問題描述:
*聯系方式:
微信掃一掃,使用小程序
微信掃一掃,加好友